作者:网络 返回目录
期末数学试卷上那个鲜红的“58”,像一道狰狞的伤疤,横亘在我与暑假之间。更可怕的是,试卷下方还有一行小字:“明日家访,请家长留步。”落款是“林静”。林老师是新来的实习老师,据说对我们班的数学成绩颇为头疼。
第二天傍晚,门铃响了。我透过猫眼看去,林老师站在门外。她比平时看起来更瘦小些,米白色的连衣裙衬得她有些单薄。母亲热情地迎她进门,我则躲在房间里,心脏跳得像揣了只兔子。
大人们的谈话声隐约传来:“小聪其实很聪明,就是太粗心……”“应用题全军覆没……”“暑假要好好补一补……”每一个字都像锤子敲在我的心上。最后,母亲的声音突然提高:“小聪!出来送送林老师!”
我磨蹭着走到门口。母亲说:“我去给林老师装点自家种的桃子,你陪老师说说话。”说完便转身进了厨房。
尴尬的沉默在玄关弥漫。林老师轻声说:“别太有压力,暑假努努力,开学一定能跟上。”我低着头,盯着她的脚。她穿着一双浅蓝色的凉鞋,很朴素,能看到里面白色的短袜。不知怎的,我突然想起班上男生间的传闻:林老师特别怕痒,尤其是脚心。
一个疯狂的念头瞬间击中了我。如果……如果我能让林老师笑到忘记家访的事,忘记我的不及格,甚至以后再也不敢来家访……这个念头一旦产生,就像野草般疯长。
“老师,”我听见自己的声音说,“您的鞋带好像松了。”林老师下意识地低头。就在那一瞬间,我蹲下身,右手飞快地抓住她的脚踝,左手手指直接挠上了她的脚心。
时间在那一刻凝固了。
林老师整个人像被电流击中般猛地一颤,发出一声短促的惊呼:“呀!”随即,压抑不住的笑声从她唇间溢出:“哈哈哈……别……小聪你……哈哈哈……”她试图保持老师的威严,但身体的反应诚实无比:“快停下……哈哈哈……这太不像话了!”
她的笑声很特别,不是那种开怀大笑,而是那种想忍又忍不住的、带着喘息的轻笑,像风吹过风铃般清脆。她的脚趾本能地蜷缩起来,白色的棉袜起了细密的褶皱。我感觉到她脚心的温热和透过袜子的微湿——也许是来时的路上出了汗。
“哈哈哈……真的不行了……”林老师笑得眼泪都出来了,一手扶着墙勉强站立,另一只手徒劳地想去阻止我,“我……我原谅你不及格了……哈哈哈……快停下……”
就在这时,母亲拎着一袋桃子出现在门口。眼前的景象让她目瞪口呆:她的儿子蹲在地上挠老师的脚心,老师笑得花枝乱颤、泪眼婆娑。
“张小聪!”母亲的一声怒吼打破了这诡异的氛围。
我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,站起来,心脏狂跳。完了,这下全完了。
林老师终于止住笑,喘着气,脸颊绯红,头发有些凌乱。她尴尬地整理了一下裙摆,声音还带着笑意后的微喘:“没、没事的,张妈妈。小聪跟我……开玩笑呢。”
母亲连声道歉,脸色铁青。林老师接过桃子,匆匆告辞,临走前看了我一眼,那眼神复杂得让我读不懂——有尴尬,有无奈,似乎还有一丝……笑意?
那晚,我挨了有生以来最狠的一顿训。父亲甚至拿出了皮带,但最后只是重重地摔在了桌上。母亲失望的眼神比任何打骂都让我难受:“你怎么能对老师做这种事?我们的脸都让你丢尽了!”
深夜,我躺在床上,手上似乎还残留着那种触感——不是痒,而是一种奇异的亲近感。我忽然意识到,在那短暂的几十秒里,林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老师,我也不再是战战兢兢的学生。我们只是两个共享了一个尴尬秘密的人。
第二天,我鼓起勇气给林老师发了短信:“老师,对不起。我不该那样做。”几分钟后,回复来了:“脚心挠得不错,下次别挠了。周一早上八点来办公室,我给你补课。记得带上暑假作业。”
那个暑假,我每周去学校三次。林老师的办公室很安静,只有风扇吱呀转动的声音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。她讲题很耐心,有时讲到兴起,会不自觉地脱掉凉鞋,盘腿坐在椅子上。每当这时,我总会注意到她的脚,然后想起那个尴尬的傍晚。
有一次,我忍不住问:“老师,您为什么不生我的气?”林老师笑了,眼睛弯成月牙:“因为我知道,你不是坏孩子。坏孩子会逃学、会打架,但不会用挠痒痒的方式来‘解决’问题。你那天的行为,与其说是冒犯,不如说是……幼稚得可爱。”
她接着说:“而且,我也有个秘密告诉你。我小时候也数学不好,有一次考砸了,怕妈妈骂,就把试卷藏在了鞋柜里。结果妈妈穿鞋时踩到了,比你还糗呢。”我们相视大笑,所有的尴尬都在笑声中烟消云散。
暑假结束后的开学考,我数学考了92分。发试卷时,林老师走到我身边,轻声说:“看来挠痒痒比打手心管用。”我脸红到了耳根,全班同学莫名其妙。
多年后,我也成了一名教师。每当遇到成绩不佳的学生,我总会想起那个傍晚,想起林老师那包容的笑声。我明白了,真正的教育不是惩罚与畏惧,而是理解与沟通。
那个58分,那份不及格的代价,最终教会我的不是数学公式,而是更宝贵的东西:如何用善意化解尴尬,用幽默打破隔阂,用包容面对他人的不完美。而这一切,都始于那个夏夜,始于一次冒失的、尴尬的、却改变了所有的“挠脚心事件”。
有时我会想,如果当初林老师大发雷霆,如果她向我父母严正抗议,如果她从此对我冷眼相看,我的人生会走向何方?很可能,我会真正地讨厌数学,讨厌学习,甚至讨厌所有老师。
但幸运的是,她选择了另一条路——用笑声化解冲突,用理解抚平恐慌,用包容引导成长。这也许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:不是高高在上的训诫,而是平等温暖的对话;不是严厉苛刻的惩罚,而是善意幽默的引导。
那个不及格的代价,最终成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课。而林老师脚心的温度,至今仍留在我指尖,提醒我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之道。
小技巧:按 Ctrl+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;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章节目录,按 ←键 回到上一章,按 →键 进入下一章。